如何跻身“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 - 校内外广告 - Discuz! Board - Powered by Discuz!
查看: 7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跻身“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6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7:0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2016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名单公布,本次评选由教育部全面组织,面对全国所有高校开展。2016年高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名单中,包含19所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25所省属本科院校、6所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唯一一所入选的财经类高校,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秉承商科传统,明确目标定位作为中国最早开办商科教育的高等学府,上海财经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将企业家精神的基因根植于人才培育中,培养了以尉文渊、姜建清等为代表的商业创新人才,被誉为“金融家、企业家的摇篮”。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由来已久,早在本世纪初,当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我国方兴未盛之时,便组织翻译了国内第一批引进的《创业学》教材,并同步开设创业课程。迄今已形成覆盖本科生、研究生、MBA多层次的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我校“财经人才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获批财政部、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成为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50强),我校科技园被评为财经类高校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秉承商科传统特色,坚持“立足校情,突出特色,系统设计,加强协同”。财经院校学科的最大特色就是“服务”,会计、财务、金融、营销、信息管理等都是服务。我校致力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服务+”其他行业的创业实践,通过推动服务创新,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培养以“服务+”为特色的卓越财经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设计上,坚持做到“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全覆盖”指面向全校学生,把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学校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次”指不断优化本科、研究生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有重点”指培育部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成为创业种子选手和创业引领者。在加强协同上,在加强校内第一、第二课堂协同的同时,推动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探索校内外协同育人新机制。此外主动融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构建创业教育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推进教育改革,完善培养体系2009年,学校研究制定了《上海财经大学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创新创业模块。2014年,明确提出本科生 “三型”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型人才与拔尖人才、卓越人才一起并列作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予以独立明确,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增加创业技能,培养具有财经特色的企业家人才。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方面,我校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课程,一方面,将会计、财务等专业内容有机融合于创新创业类课程,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全过程,并开发了多元的教学发展模式,引入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理念,以在线课程的形式面向学生授课。目前已形成包括本科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块课程、本科生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模块课程、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MBA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实验课程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于此同时,我校MBA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哈斯商学院合作,连续8年开设《设计思维与创新实践》选修课,与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合作推出中小企业创业模块选修课。此外,依托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包括《ERP沙盘模拟》、《创业实验》等多门创新创业实验课程,实现了广泛覆盖。在创新创业教材建设方面,既注重引进国际成熟的教材,也注重自主开发建设具有财经学科特色和优势的教材,自主编写了《创业学》、《创业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重点优秀教材,其中兰宜生教授完成的《因特网创业》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在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与创新创业人才个性化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目前已实行3至6年弹性学制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针对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学校开设了“创业匡时班”,提供个性化教学,在企业导师团的悉心指导,创业基金的投资孵化以及媒体的助推放大下,培养学员的创新方法和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创业项目的有效落地。2015年暑期匡时创业班共招收47名学员,运作创业项目37个,经过阶段性培育,32%的项目已经注册。此外,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申请专利,近三年来,共有28位学生获得发明专利。
为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制订《上海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为学生参与课外创新创业活动设置相应学分,并纳入各类评优考核中,实现活动管理的制度化。同时,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创新创业特色活动。 2013年起我校开办科学人文大讲堂,邀请知名院士来校讲座,深化通识教育内涵,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校于2008年启动“千村调查”活动,8年以来上万名学子共计走访31个省份的7381个村庄、97986户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培养创新实践精神,该活动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刘延东等领导同志的批示。此外,通过校园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提升。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广泛参与。此外,在整合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生创新基金等项目基础上,设立我校“创新创业进化圈”培育项目,实行分级培育与进阶制度,实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常态化管理,近年来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实验设备,建设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目前已建立并获批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11个,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强化创业实践,完善指导服务有重点地针对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一揽子服务。创业学院提供“五项创业服务”:充足的创客空间、一定的创业孵化资金,贴近创业实际的创业课程、企业家导师的专项辅导,以及媒体的助推宣传。我校科技园提供硬件设施、创业实训、创业预孵化、成长诊断、创业辅导、投融资等一站式创业苗圃服务。我校就业指导中心构建了系统集中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根据大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创业就业个性化、阶段性的问题,打造了一系列丰富的创业就业服务项目,如创业就业教育讲座、创业就业教育工作坊、企业开放日、创业就业人物沙龙、职业测评、创业就业咨询等。近三年,依托“生涯规划月”和“就业服务月”等平台,共举办300余场创业就业辅导教育活动,服务学生上万人次,在高水平的就业质量基础上,探索创业人才的生涯指导与服务模式。此外,充分协同校外资源,建立校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通过与政府、高校等合作,共建社区创业学院。学校与虹口区人民政府建立合作关系,联手建立社区创业学院与创业咖啡馆,为创业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资讯服务和企业孵化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在知名企业设置创业实践基地,我校创业学院实训基地已落户冠生园互联网金融园区、“沪江网”蚂蚁空间、新车间“创客大爆炸”等企业,发挥学院的科研力量以及企业的实战经验,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
加强科研工作,提升学科水平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学科建设,并先后成立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研究,探索创新创业学科建设,加强对中国创新创业实际问题的研究,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注入了强大的理论动力,成果丰硕。迄今为止,已获得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多项国家社科课题。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三篇创新创业案例先后评为全国百篇优秀MBA案例。有关创新创业的智库研究成果不断被各级政府采纳。创新创业管理学科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在企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下,探讨增设创新创业管理方向博士点。我校《创业评论》已出版发行四期,在业界获得广泛好评。此次入选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将进一步提高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也将为我校下一步争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奠定良好基础。2016年全国创新创业高校50强一、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19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二、省属本科院校(25 所)北京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协和学院、黄淮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海口经济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文理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安外事学院;三、高职高专院校(6 所)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图文来源 | 创业学院 编辑 | 王雅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