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生公益金融教育-预防金融诈骗知识 - 校内外广告 - Discuz! Board - Powered by Discuz!
查看: 581|回复: 0

上海大学生公益金融教育-预防金融诈骗知识

[复制链接]

37

主题

44

帖子

13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6
发表于 2018-9-10 17: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大学生公益金融教育-预防金融诈骗知识
第四讲 大学校园金融诈骗案例
  所谓的金融诈骗,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可概括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进行金融票据诈骗的活动。它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而迅速发展的。尤其是经历了几次产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逐渐形成,跨国诈骗案也逐年猛增,而由于各国间的法律制度、行政制度之间的抵触和漏洞,使得诈骗活动有机可趁,对于诈骗款项的追讨也困难重重。本章将散见于各类书籍、期刊关于金融诈骗的典型形式并结合案做出总结分析。
(一)金融诈骗的主要类型
1.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文件。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以及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
2.利用汇票、本票、支票进行诈骗。利用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利用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签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
3.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工作之一,它以银行信用为基础,对出口方相对有利,因此我国出口企业普遍采用这种结算方式。
4.直接利用银行诈骗。目前,在人们的心目中,银行是安全系数比较高的金融机构,因此,对利用银行做道具的金融诈骗案从来都没想到过。即使是银行职员,对此类诈骗也警惕性很小。
5.利用信用卡、ATM机进行诈骗。表现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等。
(二)金融诈骗案的共同特点
1.假借银行名义。由于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枢纽作用,公众对银行特别是大银行普遍信任。如前例提到的中国银行、东海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均信誉卓著,在各国都有首屈一指的大银行,就连前面提到的PT.BANKNEGAR-AINDONESIA银行也是印尼数百家银行中的佼佼者,这些银行出具的各类信用工具如保函、信用证等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自然也就成为国内外不法分子所“光顾”的对象。
2.诈骗金额巨大,票面印鉴不符。海外不法商人利用国内外贸企业出口竞争激烈、急于成交的心理,抛出巨额贸易合同。自然,签订合同最终必不缺少的手续就是要按一定比例预交保证金,或收取定金。为使人放心,他们会交给你一张由某“大银行”开具的象征其实力的银行汇票或某“大银行”开具的“证明”其有多少多少存款的证明书。结果是预付款是真的,换来的票据形同废纸,骗局才是千真万确的。印鉴作为银行最重要的控制文件之一,是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形成的。各行有权签字人的签字范围、级别及签字方法等有严格的规定,局外人很难了解。一个作风严谨、管理体制完善的银行,对印鉴管理也更加缜密。因此,印鉴是否相符是判断一份票据真伪最主要的依据,犯罪分子往往也就是在这里露出马脚的。
4.1 校园金融诈骗
        校园金融走上了一条前方充满迷雾的危险之路。从当年的校园助学贷款发展起来的校园金融,已经悄然走上了消费金融和分期 信贷之路。随着前一两年上百家小微贷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把目标纷纷瞄准校园,校园这块净土也跟着现出了一个个美丽的陷阱。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随后的裸条事件,也让校园贷一时之间被大大诟病。
有人说要加强监管,有人说要限制大学生消费,但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校园金融业务究竟已经在学校里影响多大,学生们又是如何看待它们,它们到底在校园内是一种什么样的应用状况?
        在假期来临和毕业季前夕,黑马走访了不同高校,实地了解了更多校园金融的真实情况。都是谁在“提前消费”?来自不同地区学校的同学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两年前,石家庄某高校大一学生小楠注册成为“爱学贷”会员,并由此分期付款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和一部平板电脑,为此她多付了将近600元的利息。根据协议,小楠要在12个月里每月还款800元,而她的生活费每月仅有1000元。
回忆起当初所作的决定,小楠说:“我考虑了整整一个星期,毕竟两样东西加起来已经破万了,而且要分一年还完,压力很大,但又很想买,便想着通过勤工俭学打工挣钱来还。”
        在小楠的同学里,和她一样使用分期信贷的人很多。小楠说,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囊中羞涩,于是很多人愿意尝试贷款买东西。“每个月生活费也就是1000多,比如一个手机6000元,分期买,一个月还500元。分期付款能让有需求的学生很快捷地用上这些新产品,不必再等很长时间。”
但同样在石家庄某大学就读的小李,就惹下了大事。他利用自己和舍友的关系,拿到舍友的身份证,在某校园贷平台上大约借了十多万元,然后携款而逃。当催还的信息发给借款人时,他还茫然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小李所在的学校,也因此禁止学生使用校园贷业务。
        在广西某高校,今年将要毕业的小王,想去北京实习,实习工作是落实了,但住的地方呢,三个月的合同大概需要五千到六千元,这把他可愁坏了,他听朋友说可以使用京东白条,然后去注册,垫了房租。小王事后对我们说,利息太高了。不过对于手头紧张的他来说,这类业务确实帮助很大。
         太原某高校,小张说:“我室友用分期乐首付一块钱买了个5S,在我们班上大出风头。直接从网上下单然后货到付款,送货的人验证下你的身份证学生证可以了,对于我们这些办不了信用卡的大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啊!”
           还有很多学生对此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但此类业务也照样融进了他们的生活。昆明某高校的小恒也使用了分期乐,但他的主要是为了饿了么的九折订餐以及充话费优惠。他没在平台上进行学生信息认证,所以只有2500元的额度。但他从来不使用分期付款,只用来充过4次话费,92充100,他觉得非常划算。
             为什么学生愿意使用“校园贷”?
           网络小额贷款这一方式,在大学生中已经十分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网络借贷平台满足日常消费需求,如购买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如果消费金额超过生活费上限,愿意考虑用网贷的方式暂时缓解购买力。
          屡屡出问题的“校园贷”,往往出现在P2P网贷平台之中。“校园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的确为尚未具备收入自足能力的大学生,打开了一扇“经济解困”的窗。它要比第一类和第三类具有更大的自由性,这些借贷而来的金钱是自由支配的,然而,这也意味着高风险,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
正如我们不能将大学生借贷视为一种拜金和过度消费的陋习,同样,我们也不能认为每一笔“校园贷”都使用恰当。大学生较之社会而言,是不成熟的,他们一方面急迫的要自己来做主,但他们又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来支撑他们的主观意识,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种错位,想法上面的不成熟性和金钱上面的依赖性以及行动上的冲动和偏激性,得不到制约和平衡。难免不能理性的对待袭来的诱惑,也正因为贷款门槛低、条件限制少、办理快捷,才具有校园吸引力的校园贷频频的向这群涉世未深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大学生挥手。
4.2 校园金融诈骗带来的危害
       诈骗对社会的伤害是巨大的,每年直接经济损失就达上百亿不等。再者说,往往伤害不仅仅是钱财的直接损失。最近,某准大学生被骗近万元后突然昏厥,经医院抢救无效离世。虽说电信诈骗每一天都在这个社会上上演,但此新闻还是震惊了整个社会。
4.2.1 校园贷款的危害
           校园网络贷款对校园生活发生深刻影响,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各大网贷公司知名度,蚂蚁花呗为71.03%,分期乐为66.36%,京东白条与趣分期在45%左右。根据调查[《据速途研究院《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当前大学生分期消费的方式上看,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使用分期消费的方式是通过分期网站,占比56.8%,使用信用卡分期消费的学生占比约34.7%,网贷占比5.0%,分期网站和信用卡分期成为当代大学生使用分期消费的主要途径。
           从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公司在学校的知名度都在45%以上。对于大学生而言,贷款公司的种类已经足够他们贷款所用。而且,了解贷款公司的大部分途径都是通过校园传单,朋友推荐介绍,APP推送等方式,基本没有其他新的方式。对于下发的传单,有42%的同学表示不会关注,36%的同学会留下看一样两样。其结果,有70.86%的学生表示听说过校园网贷,并且有18.54%的学生使用过。在使用过的同学中,64.28%的同学贷款金额在2000元以下。
           据调查发现网贷用途购买电子设备的居多,电子产品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产品,57.14%的大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贷款购买电子设备,它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商品。除了电子产品外,恋爱、衣物、旅游、聚餐等娱乐花费,也是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的主要消费内容。
        这就说明,尽管衣服和餐饮等生活开支更为常见,但它们的成本相对较低,学生们无须贷款即可支付。调查中还发现,有17.86%的学生表示会用贷款购置学习资料、报相关课程,这也是一笔不低的消费。在贷款后如何还贷的调查中,有78.57%的同学表示会利用生活费去还,50%的同学表示会通过兼职还贷。这就说明我们身边的大学生只有一半会因为贷款而去兼职,而另外一半的学生仍然只能靠父母。这也是目前导致大学生还不了贷款的主要原因。
           网贷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网贷比别的贷款方式方便快捷,借款灵活的好处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是,78.15%的同学认为网贷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消费观念,74.8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校园贷款弊大于利。因此,即使有大学生贷款,也不能过高,应低于6000元。调查结果认为,大学生贷款限额在3000元以下的为53.27%,3000—6000的为34.58%。近九成同学认为,贷款限额应该低于6000,不然会导致大学生贷款还不上的情况。
            面对当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应鼓励学生在合法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利用金融便利搞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但是,大学生更要以诚为本,勇于担负起社会和家庭责任,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借贷,切不可好高鹜远,同时要注重对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以负责的态度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珍爱个人诚信和名誉,增强风险与责任意识。高校辅导员可借助每学年的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申请和发放契机,教育大学生诚信为人,感恩学校、社会和家庭,珍惜自己的金融诚信记录,将有限的国家助学金用于购买学习和生活必备品,杜绝网贷。
(一)不合规的校园贷款是具有高利贷性质
            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肆意赚取学生的钱。
(二)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
             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时就有恶习,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三)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
            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对其父母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四)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贷”进行其他犯罪,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五)不利于有序市场的建设
            诈骗对社会的伤害不仅仅是钱财的直接损失,最近看到一则消息,某学校老师以电话的方式通知学生家长关于学生的入学问题,竟然被大多数家长误会成骗子,此事反应出的问题其实更严重。诈骗的危害已经不限于人民钱财的损失。一方面,由于这个社会的诈骗事件频频见诸报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使每个人都变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少年儿童,都会主动或被动地去学习防骗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实属无奈,但是反应出的问题却让我们揪心,这降低了国民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这个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也增加了社会的交易成本,或者说交流成本,前面所述老师被误会成骗子的例子足可为证。随着社会的进步,商品市场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前的熟人生意、地域生意。为了开拓市场,许多企业将生意做向其他地区甚至国外,诈骗的不时出现让他们在交易的过程中不得不留个心眼,不得不花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判断对方,以达到自己不上当受骗的目的,这对于有序市场的建设是不利的。要打击诈骗是强化源头治理,断掉信息买卖黑色利益链条,加大对诈骗的打击力度,提高打击技术等等都是应有的策略。我们不能忘了,诈骗对这个社会的伤害,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4.2.2 校园金融诈骗案例分析
4.2.2.1 关于校园贷的诈骗案件
        一些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钻金融监管空子,诱导学生过度消费;通过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而一些校园不良网贷平台存在信息盗用风险,被冒用身份者可能会面对信用记录被抹黑的问题。尽管目前,监管机构对于校园贷加强了监管,但是一些现象短时间内很难完全禁止。目前校园贷出现了披着“低息”羊皮的高利贷、兼职利诱、审核不严信息盗用、催债手段层出不穷等问题。
案例1、登封警方破获新型诈骗案件学生打工赚来“校园债”
         2017年3月29日,登封警方接到某高校一学生报警称:她支付宝内的4000余元被盗。经侦查,警方迅速锁定嫌疑人是被盗人同寝室的学生王艳艳(名)。到案后,王艳艳如实供述了自己盗窃室友支付宝内4000元钱的犯罪事实,“其实,我偷室友的钱真的是有苦衷的。”王艳艳向民警诉说。
      了解情况后,登封警方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起以招聘校园代理,利用“校园贷”进行诈骗的案件,同时得知与王艳艳有同样被骗遭遇的大学生还有很多,遍布全国多个省市。
        受害人主要是在校大学生,而且人数多,社会危害大,影响恶劣,登封警方立即专案专办,对该案展开调查,于3月29日当天对王艳艳被诈骗案立案侦查。以“免费手机”为诱饵诱导学生进行校园贷,经过民警调查后发现,王艳艳口中所说到的“郑州创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以“做兼职代理免费送工作手机”的名义吸引在校大学生做公司的代理,许诺每月可得500元的底薪+每推荐一人200元的提成。
        学生同意做兼职后,便会有该公司其他工作人员“指导”学生以个人名义在“惠分期”、“名校贷”等公司指定的第三方贷款平台办理指定数额的分期贷款,或者在分期购物平台让学生购买公司指定的电子产品。而贷款和分期购买的电子产品每月的月供正好与公司提供的底薪相一致,学生拿到贷款和产品后便会被要求将贷款和产品寄回公司,而学生被骗贷后的代价就是公司会发给学生一部低价值的手机,也就是所谓的“免费送工作手机”。
         大部分学生都会天真的认为“底薪=月供”,是用公司的钱还贷款的钱。然而这些学生在公司发放1至2个月的工资后就会被公司以种种借口克扣或停发工资,如有异议就会被公司管理直接除名。
        底薪没有了,学生就得自己偿还第三方贷款平台贷的款或分期购买的公司指定电子产品的钱,逾期未还的还会受到第三方平台的恶意催款信息,这对于没有任何收入的大学生来讲无疑是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
        分析案情后,民警对此案迅速展开了调查。但调查发现,为方便管理所建的QQ群、钉钉群都已解散,只剩下当初介绍工作的“冒姐”一人。为了尽快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民警通过王艳艳建立了维权群,将所有的受害人通过口口相传加入到该群内。同时,警方到位于郑州市某大厦的“郑州创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调查,发现该公司已空无一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冒某常用收发货的地址在江苏省如皋市,该地址也正是其户籍。嫌疑人冒某常用收发货的地址在江苏省如皋市,该地址也正是其户籍所在地,为尽快将嫌疑人抓获归案,2017年4月26日,民警奔赴江苏省如皋市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在如皋市警方的配合下,民警查到冒某与张某是夫妻,张某名下有一辆轿车,如皋警方对张某的车辆进行了布控。2017年4月28日下午14时左右,警方发现该车在如皋市小吃街附近出现。获此信息后登封警方迅速在该小吃街附近区域展开排查,并于当天下午在一小区内发现该车,并随之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
张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和妻子冒某伙同刘某、于某等人以招聘校园代理,利用校园贷诈骗大学生的犯罪事实,所得赃款均用于购买豪车、房产及高档奢侈消费。
         目前,该6名犯罪嫌疑人已经登封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警方提醒,当前校园贷作为新兴平台出现在公众视野,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与隐患。在校大学生为超前消费在贷款平台贷款的行为更是不提倡的,一旦贷款逾期未还不仅会给自己造成经济和心理负担,还会影响自己的信用度,当自己的信用度染有污点时未来贷款、买房、出行将都会受到影响。(线索提供人:袁梦晓)
案例2、校园贷陷阱:借800元20天后被迫还20万
       根据2017-04-11日报道,校园贷借来的钱花着爽还着却很苦,短短20多天,800元欠款竟然滚到20万元!
        林先生介绍,当借款金额累计到合同签订的两万元上限,这时上一家放贷人就 会将借款人债务转移到下一家放贷人。为了还钱,林先生儿子也丧失了理智,同时向多个放贷人借款,这让他的债务爆炸式上升!
林先生儿子一笔借款的年利率高达1300%,再加上每一次借款还要给一笔不小数额的上门放款费和上一家放贷人的介绍费,800元的借款要滚到二十多万不会要太长的时间。
        林先生儿子几天煎熬之后,才向家里人说明情况。林先生说,他也曾经想过报警,但是在借款时,儿子向放贷人登记了家庭、学校、老师、同学的联系方式,有的同学还录制借款视频。林先生担心放贷人采取不法或极端方式讨债,影响儿子学习,甚至威胁儿子的人身安全,所以才选择妥协。
        记者也查询到近几年来,校园借贷在很多地方的高校都普遍存在,坑害了不少在校大学生:“一名女生借1千元买衣服过一个月要还7万”、“大二生借9万要还百万元只能辍家躲债”、“苏大88名学生深陷网络借贷”、“有的学生甚至因还不上借款而吞药欲自杀”。
       针对校园借贷乱象,在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教育部门、银监局、高校党委,加强不良网络借贷监督整治力度,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等,避免学生上当受骗。
           然而,在一些高校,记者在公告栏、宿舍走廊、厕所等角落还是可以看到各种校园借贷的广告。有的借贷广告可能已经被校方处理,记者拨打了几个广告上的电话都不能打通,然而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借贷信息。
对于校园借贷的合法性,记者咨询了律师:
           律师:非法校园贷在法律上不受保护,律师介绍,法律上所保护的民间借贷,合法的利息标准是每个月不能超过两分(2%),而校园贷是收取极高利息的非法民间借贷,不受法律保护!
          一些学生误入借贷陷阱后,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而受到放贷人散布个人隐私、损害名誉威胁逼迫时,这些学生该怎么办呢?
          律师:只要超出每个月两分利标准的费用,都是可以不承担的,即使贷款方步步紧逼,也有权拒绝支付。放贷者已经涉嫌非法经营,再使用敲诈勒索等不法手段回收贷款,更是触犯法律,借贷者应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旦发现放贷者有运用不法或者不良的方式来催款,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校方反映请求他们帮助。
案例3、大三学生用校园贷诈骗:210人被骗,涉案超400万。
         根据新华社成都2017年7月4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吴光于报道,租住在月租金6万元的别墅豪宅中,微信朋友圈中不时晒出豪华游艇、豪车,每月消费超过10万元的一名海南某知名大学的大三学生,频频利用“校园贷”平台实施诈骗,致使全国20多所高校210人受害,涉案金额超过400万元。
        日前,国家相关部门已暂停P2P平台开展校园网贷业务,专家指出,“校园贷”的规范整治工作任重道远,网贷平台管理漏洞、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帮忙“刷单”招致负债累累
        西南交通大学大一学生王梦婷(化名)没有想到,一次在网贷平台上的友情“刷单”,却给自己带来了3万多元的债务。这将来自农村的她折磨得焦头烂额,“上课无法集中精神,晚上也很难平静入睡。”
        去年11月,王梦婷受朋友之托,请她以自己的名义在“名校贷”平台上申请一笔贷款。“朋友说,他的朋友邵文斌(化名)在创业做‘校园贷’业务,需要有人‘刷好评’,申请完成后只需要把账号和密码告诉他,剩下的一切交给他。只是走个流程,不会对我产生任何影响。”王梦婷回忆说。
         按照朋友的指引,王梦婷顺利地申请了3万元贷款,钱到账后,她立刻转给了朋友的朋友邵文斌。当天晚上,她的手机上出现了“还款成功”的短信提醒。再次登录“名校贷”,平台上也没有发现任何贷款记录。
        可是,3个月以后,王梦婷开始收到网贷平台的催款电话。“明明别人已经帮我还了贷款,怎么说我还欠着钱?”她百思不得其解。
         在西南交通大学,与王梦婷有类似遭遇的学生有28人。起初,他们在收到催款电话后询问邵文斌,得到的都是类似“平台出了点问题,过两天就会解决”的答复。
         然而,催款电话却越来越频繁,对方的口气也越来越强硬,其中不乏一些带有威胁性的内容。无奈之下,王梦婷和同学于今年2月初向学校所在地的郫都警方报警。“少年富豪”一人分饰多角作案频频得手,接到报案后,专案组成员迅速对相关线索逐一核实,辗转杭州、上海、苏州、海南等地开展调查取证,历时一个月的侦查,3月22日,专案人员在海口市警方协作下,在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附近将邵文斌挡获。
         近日,记者在郫都区看守所见到了羁押中的邵文斌,这名年仅22岁的犯罪嫌疑人向记者详细地讲述他作案的过程。
        每次收到受害人的转款后,邵文斌都会通过网络短信平台以“名校贷”公司身份编造假还款信息告知贷款人还款成功。与此同时,他通过贷款人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名校贷”平台,将预留的手机号码改为其他号码。“这样一来,贷款人就收不到‘名校贷’发送的催款短信,用自己的号码登录也查不到贷款记录,受害人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被骗。一般网贷平台要等到拖欠贷款达到一定时间,且联系不到当事人后,才会详细查找贷款人的资料,发现注册信息修改后,再拨打修改前的电话号码。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受害人在3个月之后才收到催款信息的原因。”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冉懋勇说。
        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邵文斌还一人分饰多角,自导自演出多幕正在与“校园贷”协商解决“系统问题”的对话。为了让受害人相信自己财力雄厚,他还利用PS技术炮制出多笔“生意伙伴”向自己转款的微信聊天截屏图片,微信朋友圈中也频频晒出豪华游艇、豪车,以及自己居住的豪宅。
       在邵文斌租住的别墅中,专案组民警发现了近百张电话卡,以及假冒“名校贷”公司印章、假合同若干。
       通过邵文斌的交待及对其作案资料、数据进行恢复和核实,民警发现,案件涉及全国各地高校20多所,受害学生总人数达210人以上,经手资金高达400余万元。案件为校园防骗教育敲响警钟
        采访中,警方告诉记者,邵文斌在2016年就曾因利用校园贷平台进行诈骗受到过学校“留校察看”处分。“当时由于是父亲帮他填上了窟窿,就没有进入司法程序。”办案民警说。但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学校的处理并没有让邵文斌收手,他反而胆子越来越大。“如果当时学校能在第一时间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把案件线索移交给警方,后果不至于如此严重。”一位受害学生说。
        一名西南交通大学受害学生的辅导员表示,该起案件中,大量学生受骗暴露出一些学生防骗意识、法律意识的淡薄,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安全教育的薄弱。
        办案干警指出,该起案件还为网贷平台的管理敲响了警钟。“网贷平台有义务加强对贷款人个人信息的保护,应采取多重技术保障手段确保是本人操作。
四川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王有粮还建议,当前适逢国家重拳整治“校园贷”乱象,金融监管部门、网贷平台、学校以及警方可借此契机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可疑人员、可疑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在提升学生理性消费意识、信用意识的同时,保护学生远离罪恶黑手。
案例4、因为贪小便宜,使自己深陷负债旋涡。
        2017年年初,内蒙古近千名大学生因轻信“800元就能买到苹果手机”的宣传,先后和骗子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大学生在分期网站购买至少两部手机,购买成功后交给骗子,再向骗子支付800元“手续费”,就可以获得其中一部。骗子承诺大学生无需偿还欠款,但实际上骗子将到手的手机进行变现,用于支付部分欠款,制造还款假象,然后在偿还2-3期欠款后卷款逃跑。
         大学生们在陆续收到催收短信时,才知上当受骗,自己不仅“被借贷”,还“被负债”。这起利用校园贷款平台对大学生实施诈骗的案件,涉及内蒙古赤峰市3所高校,涉案金额高达900余万元。学生们对800元能买到6000元的苹果手机的营销竟深信不疑,俨然是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心存侥幸,防骗识骗意识之薄弱令人震惊。
案例5、大学生好心帮忙掉入校园贷诈骗陷阱
         据法制日报2017年06月22日报道,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大学校园贷款诈骗案件。这是山东省人民检察院4月1日下发《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校园贷”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后,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的首例“校园贷”审查逮捕案件。
         郭小青是山东某高校大一的学生,除了完成学业外,她还参加了一些校内社团。2016年10月,郭小青认识了学生会网络部的师哥闫方,两人互相加了QQ好友。2016年11月中旬,闫方忽然在QQ上联系郭小青,并请她帮忙:“最近我代理了一个App,但是没有人帮忙做业务,能否帮我刷单?”虽平时接触不多,但碍于情面,郭小青没有多问,答应了闫方。
        第二天下午,郭小青在约定的地点找到了闫方,与闫方同时出现的,还有大三师哥李恒川,以及两名校外男子初伟杰和孙韶庆。寒暄之后,初伟杰和孙韶庆向郭小青要了身份证、银行卡、学信网信息等个人资料,两人“分工负责”,一人负责登记造册,一人负责将信息录入贷款平台。其间,初伟杰让郭小青录制一段视频,大意是“根据条款,本人自愿贷款1.5万元,如果还款日还不上…”
       这时,郭小青才明白过来,闫方代理的是一个贷款App。但关于贷款性质、贷款数额、偿还程序等,闫方却解释得模棱两可。郭小青怕出问题,但闫方和李恒川一直在旁保证,“这个没有关系,就是走个程序”“我只是做一个App刷单的业务,完事后,就在后台将你的数据删掉,不会留下任何记录”“都是关系不错的同学,不愿帮个忙吗?”碍于同学情面,郭小青还是完成了贷款流程。
      第二天一早,郭小青的银行卡里就收到了一笔1.2万元的贷款。没多久,闫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让她把这笔钱转给他。钱转给闫方后,郭小青认为,等闫方还了贷款删了数据,这事就结束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郭小青预料的那样简单。2017年3月,父母收到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连忙联系郭小青询问情况,郭小青这才慌了神,给闫方好心帮忙,却把自己陷于了“欠债不还”的境地。郭小青急忙联系闫方,在电话里,闫方把责任推给了李恒川。
      郭小青一再坚持见面协调,等见到面,发现找两人讨说法的,不止自己一人。商量无果后,郭小青和另外19名受骗同学决定一起报警。
2017年3月15日,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接到报案后,先后将李恒川、闫方、初伟杰和孙韶庆传唤或抓捕到案。经依法审讯,4人对不法事实供认不讳,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开始一一呈现出来。
        原来,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李恒川有一项烧钱的爱好——摄影。家里每月给的1500元生活费根本无法满足李恒川,但又不好意思老向家里要钱。2015年12月,经同学介绍,李恒川认识了从事网络贷款业务的校外男子初伟杰和孙韶庆,于是向两人申请了“名校贷”“花儿朵朵”等多个网络贷款,拿到了5万元贷款,暂时解决了“个人财政赤字”。
       但之后,李恒川便一发不可收拾。没有经济来源,每月要还贷款,又控制不住购买摄影器材的欲望,于是,他四处以打欠条借钱的方式,找同学帮忙通过初伟杰和孙韶庆办理网络贷款,用后边贷款的钱还前边贷款的钱。至2016年9月,李恒川共欠同学借款40余万元,他反复琢磨如何利用贷款赚点钱。在与初伟杰和孙韶庆的多次交流过程中,他们想到了一个“生财之道”——以请求同学帮忙“冲业务量、刷单”为理由,自己负责找学生、“拉人头”,初伟杰和孙韶庆负责具体操作申请贷款,让同学申请贷款,贷下来的钱由三人瓜分。
       于是,李恒川找到了同样爱好摄影的同学闫方,称:“我、初伟杰、孙韶庆一起在做名校贷业务,你给我找客户,一个给你提成1500元。钱回头我给他们还上,保证不出现问题”。
       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爱好,又是相识的同学,平日里闫方与李恒川交流摄影心得,看到李恒川频繁地更换升级摄影器材,就很是羡慕。这时听李恒川这么一说,原来是他“生财有道”。闫方没有多想,便满口答应下来。
       于是,从2016年9月底至2016年12月期间,闫方以“帮忙完成刷单任务、年底走流程冲业务量”的名义,陆陆续续找到28名同学“帮忙”办理“名校贷”业务。李恒川、闫方、初伟杰、孙韶庆共同为每名学生申请贷款1.5万元,并故伎重施,在暗地里为这些贷款办理了分期还款,用后面的贷款还前面的分期还款,让钱“循环”起来。“也有,不过很少,可能大家都信任我和闫方。如果有的话,我们就用Photoshop软件制作一张假的一次性还款证明截图给同学看。这样,同学就不会再找了。”李恒川说道。
       由于受害人涉及到两所高校的28名学生,办案检察官多次找到受害学生及学校老师走访了解情况。在问及为何如此心甘情愿帮忙贷款时,受害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我们家里给生活费,学校还有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自己压根儿也没想贷款。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同学找到我帮忙,虽然不太熟,但毕竟是同学,不好意思拒绝,纯粹是同学之间的帮忙。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4月24日,办案检察官审查后认为,李恒川、闫方、初伟杰、孙韶庆的行为涉嫌诈骗罪,其中李恒川系主犯、多次作案、连续作案,其主观恶性、犯罪习性表明其可能实施新的犯罪,至今未退赃,依法对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初伟杰、孙韶庆系从犯,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积极退赃,无其他重大作案嫌疑和犯罪前科,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闫方在侦查阶段已被取保候审)。
目前,此案正在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中。
案例6、大三学生为还“校园债”去“裸贷”
       “每天睁开眼都是怎么还钱”。在北京读大学的冯萧,为“买买买”走上了网络贷款道路,她在借贷宝等多个平台均借过款,最多时共欠款三万多元。一次为了还之前的欠款,她开始试着裸贷,但对方拿走视频却没有给钱。之后,她的个人信息也遭泄露。2016年11月,网上传出“借贷宝裸条”压缩包,上百名女性因借款作为抵押的裸照、视频在网上泄露,冯萧是其中一个。她曾通过借贷宝借款后全部偿还,但此次资料仍被泄露,身陷“裸贷门”。冯萧,20岁,大三,在北京读艺术类专业。她有三年网贷经历,通过借贷宝、分期乐、蚂蚁借呗等平台均借过款,最多时共欠款三万多元,“每天睁开眼都是怎么还钱”。
       冯萧家庭并不富裕,近段时间对于她来讲,是暗淡的、头疼的。“我已经还款了,我不欠借贷宝的钱”,冯萧向“北京时间”倾诉,不明白自己的信息为何还会被泄露,她无法理解当初自己的“自欺欺人”,十分后悔“出卖自己”。冯萧个子不高,一米六左右,黑色的长款羽绒服把她包裹得严严实实,黑色的帽子遮住小半张脸,面容素净,没有一丝妆容,看不出牌子的黑色单肩包被她随手放在一边,看起来是一个很朴素的女生。冯萧来自县城,从小在单亲家庭由妈妈带大。冯萧妈妈再婚后育有一子,养育两个子女的重担都压在妈妈一个人的肩上。冯萧就读于艺术院校,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需要四五万,尽管家庭状况一般,妈妈每个月给冯萧的2500元生活费,在她们的小县城中已经不算少。
“我爸爸基本上不管我,我妈妈每个月只有2000多的工资,还要养三岁的弟弟”。不太宽裕的家庭状况,让冯萧不愿意开口找妈妈多要钱。“我平时花钱确实大手大脚,看到喜欢的东西,总是忍不住去买”,每个月家里给的生活费并不足以支撑冯萧的支出,她在学校的月均生活费4000-5000元。
       “我确实喜欢买一些品质比较好的东西,但是聚会、酒吧、夜店都很少去。贷款确实能让生活过的好点儿,可以吃吃饭、买买东西,不用再把钱掰成瓣儿花”。在所有的支出中,购买衣物成为她最大的花销,大概占到总支出的三分之一。“艺术的女生打扮花的多一些。现在都是看脸的年代,大家都以貌取人,如果自己太邋遢,会错过很多机会。”此外,冯萧还有日常交往的支出,“班级经常聚会,每次聚会都要几百,再加上同学过生日等等,钱不知不觉就花完了”。
刚开始的时候,冯萧从不轻易贷款,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选择小额贷款。虽然背负着贷款,但冯萧仍表示,有些钱“该花的时候,还是要花”。日常支出的增多加之缺乏消费规划,使冯萧一次次陷入“贷款-还款-贷款”的圈子里。“放贷人也曾经和我说过很多真实的案例,从贷一两万到最后欠几百万,但我始终认为自己不会到那种地步”。冯萧知道,个人信誉很重要,因此,每次贷款之前,只有放贷人明确告知,“只要按时还款,就不会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她才敢贷款。
       冯萧前前后后在十几家贷款平台贷过款,包括借贷宝、分期乐、蚂蚁借呗、曹操贷、现金巴士等,每家平台借的钱数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冯萧告诉记者,她最多时欠款三万多元,几乎每天都活在还款中,“分期乐十号之前还,闪银十四号之前,信用卡二十四号之前……还钱的日子让人感觉很漫长”。
今年7月份,由于冯萧在各大贷款平台都有过多次贷款或逾期记录,已经无法再借款。在一些网站的边边角角中,她看到了社交平台贷款群的信息,“加了之后发现,聊天软件里面好多这样的群”,在这些群中,冯萧接触到了借贷宝。
           冯萧说,她在借贷宝的贷款大都通过聊天软件上的放贷人来操作。贷款周期通常为一周,最长不超过十天,前后共借过十几次,每次都是1000左右。“在我做借贷宝之前,就有人告诉过我,学生千万不要用借贷宝,利滚利,很可怕。”冯萧算了一笔账,假如从社交平台中的放贷人处通过借贷宝借1000元,时间为一周,贷款利息为300元-500元不等,但在放款人放款的时候,往往会押200元,实际到手的钱为800元,到期后却需要还1300-1500元不等。借贷宝平台自称主打熟人贷款,贷款金额、还款日期、年利率都由借贷双方自定,在借贷宝平台中,明确规定年利率在0-24%之间。然而,从冯萧的贷款经验看,其在借贷宝平台的实际贷款利率已经远超24%。另外,冯萧与其放贷人从不认识,这与借贷宝宣传的所谓“熟人贷款”相背而行。
       冯萧在借贷宝平台的贷款,是唯一被家里知道的贷款。由于贷款逾期后利滚利,超出了冯萧的还款能力,一直未还,欠款4000元。今年9月份,催债人员直接给冯萧的妈妈打了电话,当妈妈问及贷款原因,冯萧称,“交房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最终,妈妈帮她还了这笔钱,让她度过了这场风波。“想借一把大的,先把之前的都还上”,“借了十几个网贷平台,最后实在是很烦,每天睁开眼都是还钱,一心想借一把大的,先把之前的都还上,我再慢慢还一家。”今年8月份,冯萧为了还其他多个网贷平台的欠款,试图在社交平台上向私人借贷。她很清楚,这次她是要利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抵押、裸贷。
        冯萧知道,名节很重要,“但实在是没办法了,就是急用钱”。虽然内心很矛盾,她也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比如,社会不像以前那么保守,吻戏、床戏都很多;就像谈了一场恋爱,身体被别人看了”。冯萧在各个放贷的聊天软件群中,密切关注着裸贷广告。她联系了几个放贷人,有的利息特别高,有的沟通存在问题。“有一个女的,我给她发信息,她都是第二天回”。通过比较不同放贷人的措辞、态度等进行辨别,冯萧最终选定了刘风华,“贷款2万元,每月还1000元利息,本金在六个月之后一次付清,还可以接受”。
         随后,刘风华要求冯萧拍裸露照片、视频,视频时长1-3分钟,冯萧告诉记者,按要求,在视频中不仅要读出借贷协议,还要拍自慰片段。
“协议的内容就是,我是xx,今向xx借款20000元,利息6000元,还款周期六个月,到期连本带利还清,否则后果自负”。
        至于不还款的后果,放贷人都或委婉或直白的向冯萧说明过。“肉偿、卖淫,我知道,比如他们会说,‘万一不还钱,我们也会找到你,接下来做什么,你就要听我们的了’”。不过,冯萧认为自己具备还款能力,只是可能会还的慢一点。当时她已经在实习赚钱,假如实在还不上,妈妈仍会提供帮助,“只不过要被毒打一顿”。冯萧拒绝了提供自慰视频的要求,她一再向对方强调,自己有还款能力,不会跑路,
        “我肯定不能拍,我还是处女,我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在经历过无数次的语音通话后,刘风华同意了冯萧的要求。然而,在冯萧将照片和借贷协议视频发给刘风华之后,对方消失了。无论冯萧发多少消息、视频、语音,都再未收到回应。“他拿了我的视频跑了”,冯萧被骗了,全部的个人信息、裸照、视频,被“套”走了。两人的交流,一直都在线上进行,除了对方的社交软件账号,冯萧没有其他追回自己信息的线索。
        “当时我也会质疑他是不是骗子,但他就会说,‘如果不相信,我们就不要交易了’,另外也会发一些他曾经放款的截图给我看”,冯萧对此“选择了相信,也只能选择相信”。到目前为止,冯萧并不知道,那到底是谁出卖了自己的信息。她曾怀疑过,刘风华把她的照片、视频一起打包卖掉了。
        从刘风华跑路的第二天,就陆续有人添加冯萧为好友,“你是不是借款,我可以帮助你,我们好好聊聊”,类似的好友申请,她每天会收到几个,偶尔十几个,她都不予理会。可是从11月底,“借贷宝裸条泄露”事件出现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冯萧的微博、微信每天都收到几十个好友申请或私信,“有人要帮我还钱,当然他肯定是不怀好意”。
      包括她曾经填写过的朋友、家人的电话都被打爆了。“我妈妈每分钟都接很多的电话,时时刻刻有人在打电话,我只能告诉家人、朋友不要理”。12月6日上午,有自称为网警的人去到冯萧妈妈的工作单位询问,“主要了解一些我的收入、消费习惯等等”。尽管冯萧从未通过借贷宝裸贷,但确实提供过详细的个人资料。当她发现自己的信息被大规模泄露之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当时自己在借贷宝的放贷人,对方否认泄露信息。“如果(通过)借贷宝(贷款)泄露的,自己早已还清借贷宝的贷款。到底为何,还要泄露个人信息?”
       今年8月份,把自己裸露的照片、视频发给刘风华之后,冯萧就一直不安,“但那个时候还好,只要我不理会,就会慢慢的灭下去”。然而经历“借贷宝裸条泄露”事件之后,冯萧的不安和恐惧空前增加,想起曾经的自我劝说,都感觉是在“自欺欺人”。“这就像一个定时炸弹,这是一个隐患,像陈冠希当时的艳照门,只要有人想找,一定能找的到。毕竟有很多人已经知道我的全部信息,而且是这样的信息。”冯萧低着头,语气中透露了无奈。
         二十岁的冯萧对以后的人生充满了担忧,这成为她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结。冯萧告诉“北京时间”,自己再也不会轻易去贷款,即使是将来买房买车必须要贷款,“我也一定会特别特别慎重地考虑”。对于裸贷女生被一些人打上“虚荣、不正经”的标签,冯萧表示,“我这种借两三万的,对一个学生来说都已经很过了。那些更严重的,就觉得是(她们)自己有问题”。
       还清通过借贷宝的欠款之后,冯萧开始努力脱离网贷。她说,目前还有一万多元的欠款,自己会通过实习工作尽快把钱还清,“每次还完一个平台,我都会把APP立马删掉,和它永远再见”。
案例分析:
1.以裸照、裸体视频进行的担保无效。涉事女生向出借人提供裸照、裸体视频的性质是什么?作为保证按时还款这一行为本身来分析,其目的显然是为保证所谓借款能按时归还,因此本质上是一种借款担保行为,但这一担保方式不是我国现行合法有效的保证、定金、抵押、质押、留置等任何一种担保,其实质是以个人隐私披露作为保证还款的条件,这种保证不仅有违公序良俗,而且明显违法,显然是一种无效的担保,出借人没有任何权利以此作为主张担保的依据。
2.确认双方订立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本文认为,虽然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采用以裸照、裸体视频作为担保手段,但因担保合同是借款合同的从合同,担保合同无效不意味着主合同无效,如果双方的借款合同本身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则双方的借款合同有效。
3.双方在借款合同中月息为20%的约定,部分有效,部分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第26条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现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达到了240%,显然明显违法。因此,出借人只能在月息3%的范围内主张权利,如果涉事女生已经按月息3%的标准支付了利息,则赶出月息2%的部分不能要求返还,超过3%的部分,则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同时,如果涉事女生根本就没有支付利息,则法院只能在月息2%的范围内判决支付利息。从网易新闻报道看,有的女生只借了区区几千元本金,如果按5000元借款算,一年的利息顶天了也就1800元,而涉事女生为此却采用出卖自己身体的方式还款付息,其法律观念之淡薄、法律常识之欠缺,实在令人叹息。涉事女生如果确实无法按约定时间还款付息,其实完全用不着过分担忧,等出借方起诉罢了,利用诉讼期间积极筹款还款就行,因所涉借款本金及利息均较小,也没有不能顺利解决的困难。
4.出借方利用裸照、裸体视频威胁还款及付息,已涉嫌构成敲诈勒索罪。根据张明楷教授所著的《刑法学》(第五版)的观点,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行威胁(恐吓),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行为。该罪的基本结构是:对他人实行威胁(恐吓)-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对方基于恐惧心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损失。根据“两高”2013年4月23日《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该罪的追诉标准为2000-5000元。从网易新闻报道的情况看,如果按5000元的借款本金、月息20%的息计算,出借人对一位女生一个月可能的涉案金额就足以达到追诉标准,更何况还涉及多位女生。此时,涉案女生只要保留好相应的电子证据或通话录音,立即报案,应当能够避免裸照及裸体视频外泄的情况,也可以使公安机关能有效打击该类犯罪。
5.出借方利用裸照、裸体视频威胁,从而要求涉事女生陪睡的行为,已涉嫌构成强奸罪。出借人该行为明显违背妇女意志,符合强奸罪的构成要素。
4.2.2.2 关于电信诈骗的案例
       电信网络诈骗顾名思义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据国内知名刑法专家邹莉婷介绍,公安部公布的十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中包括:假冒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利用伪基站诈骗、兼职诈骗、考试诈骗、民族资产解冻骗局、投资返利诈骗、保健品购物诈骗、引诱裸聊敲诈勒索等。案例1、短信链接别点,当心钓鱼网站
2017年2月,戴同学收到一条“95588”发来的短信,提醒她进行手机银行更新。点击了短信内链接,跳转的页面也和真的工商银行网银页面十分相似。戴同学随即按照要求输入卡号、密码还有验证码,最终卡内近10万余额被分三次转走。
案件分析:
       嫌疑人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某某咨询,并提供相关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受害人回电后,犯罪嫌疑人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被复制盗用,要求受害人到银行ATM机上进入英文界面的操作,进行所谓的升级、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人银行卡内的款项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账户。防范技巧:
1、求证手机信息,汇款前与对方联系或约定,以免被他人设下骗局。
2、遇到莫名其妙的信息随时删除。
3、针对层出不穷的手机短信诈骗,为方便家长在紧急情况下核实信息真伪,建议同学给父母备用关系密切同学的手机号、辅导员手机号、以及所居住宿舍楼的值班电话。
案例2、公安局来电?女孩被骗后最终猝死
       8月19日,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接到了一个171号段的诈骗电话,被骗走学费9900元。徐玉玉后于报警回家路上心脏骤停,最终抢救无效猝死。无独有偶,山东理工大学生小刘也遇到了电信诈骗。对方冒充是公安局的,说是他银行卡刷了六万多,由于对方对他的身份信息了如指掌,慌了神的小刘赶紧按照对方的要求照办,打了2000元给对方。但小刘回家后越想越不对,和家人一合计才发觉自己是被骗了。23号早晨起床后,家人发现小刘猝死在了沙发上。这是在山东接连发生的两起遭遇电线诈骗的事件。而且,这两起诈骗,诈骗电话大多来自臭名昭著的170、171号段。据了解,这两个号段由于没有严格实名制,或后期实名验证不严,诈骗分子容易躲过跟踪, 170、171号码就变成了骗子热衷的作案工具。由于个人信息泄露严重,部分电信诈骗已经变得十分“精准”。日前,记者采访到山东某高校被骗大学生,通过她的口述来还原诈骗过程,以提醒人们注意防范此类圈套。
案件分析:
       遇事一定要冷静,不要盲目相信相关信息,要对情况进行核实。同时,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提高警惕,尤其是涉及财物及个人信息等重要事项时,更要加以防范,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报警。对于某些突如其来的坏消息,也要冷静想一下,都要先问一句:是真的吗?能否花两分钟确认一下?能否找官方核实一下?
财务损失后一定要及时报案,和家人沟通,要长记性,而不是一直计较自己被骗多少钱。
案例3、网购出错需扣款?当心这是连环骗
      4月12日17时许,在柳州某高校就读的陈小姐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校妆网”的客服,并准确说出了陈小姐的护肤品订单信息。对方表示由于操作失误,商家将她设置成了“批发商用户”,银行将每月从她的银行卡里扣款500元,分12次扣完。询问陈小姐是否要取消该业务。陈小姐表示需要立即把该业务取消掉,对方称会帮陈小姐联系银行工作人员。
不久之后,陈小姐便接到了自称是农业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您好,请问是陈小姐吗?您是否需要办理“批发商用户”的取消业务?对方介绍,需要先将您绑定支付宝银行卡上的钱打到对方账户上,成功取消业务后,银行会将钱返还到原账户。随后,陈小姐按照对方提示将银行卡上5000元汇到了对方的卡上。不久对方又来电讲还要找一张有不低于5000元存款的银行卡作为信用担保,但陈小姐一时筹不到这笔钱,便将此事向相熟的同学说了,其同学立即提醒她很可能是骗局。事后,陈小姐也觉得此事蹊跷,回拨对方电话已经是关机状态。4月12日19时51分许,意识到被骗上当的陈小姐立即打110。
4.2.2.3 关于网络诈骗的案例
       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大学生是网络主要使用者,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网络游戏、网络购物、浏览网页、网络交友视频等方式逐渐占据着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学生较强的网络依赖性,使他们成为不法分子“下手”的主要对象,给网络诈骗提供可乘之机。网络诈骗的隐蔽性表现出犯罪工具智能化、手段多样化、专业性强等等现象,如今的网络不法分子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具备一定的网络专业知识,经常使用网络聊天和电子通信工具,有的甚至还是网络黑客和金融知识的高技术人员。犯罪手段更加多样,窃取银行账号、信用卡账号,采用电子邮件转发账单、远程登录等手段篡改用户信息,这些智能化、专业化的犯罪手段往往被大学生忽视,很难被识破。
案例1、“连环套”套走八千多
       去年9月,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级的小王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淘宝刷信誉”的兼 职信息,想要通过网上兼职赚零花钱的他与招聘方取得了联系。
在交流过程中,对方自称是一家淘宝专业代刷公司,兼职者只需要填一张申请表就可以开始 工作,且工作流程简易,只要小王在淘宝上拍下货物并付款,淘宝店主就会将货款和佣金,一并打入小王的支付宝账户里。
       小王按照对方的指示,购买了淘宝某店家2000元的游戏点卡,但他在下单支付后却迟迟没有收到卖家的返款。感觉情况不对的小王急忙申请退货,但按照淘宝规定,游戏充值卡属于充值业务,卖家无法退货。
       焦急的小王再次与招聘方联系,对方告诉他,由于先前的购买资金被冻结,需要再次购买商品。慌了神的小王为了要回先前的2000元钱,又先后购买了多次点卡。最终,小王在被骗了8000多元后和对方失去了联系。案件分析:
发布的虚假招聘广告以兼职刷信誉为主,也有少量的以招聘打字员、影评员等为由,诈骗团伙利用非法软件,在一些大型网站上公然发布与普通招工信息几乎没有区别的虚假信息,利用YY等联系,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骗取求职者所谓的会员费、保证金等,极具迷惑性。部分大学生在网上找兼职时,由于社会阅历尚浅,容易被网络中“高薪、轻松”假兼职信息诱惑,加入为网店“刷钻”等兼职活动。往往在尝到一两次甜头后,兼职者的“刷钻”本金会被骗子以虚拟商品交易方式盗走,损失普遍在千元以上。“卡单”、“掉单”、“付费激活订单”等几乎都是欺诈专用术语,见到此类词语,基本可以断定对方是骗子。
案例2、网购买到假货,学生让骗子“吃了吐”
       去年12月,小楠在网购某款乔丹篮球鞋时,为保险起见选择了一个微信上的知名“工厂货”卖家,但他当时并没想到,这个卖家不但卖给了自己一双假鞋,就连卖家的账号也是“山寨”的。
       发现被骗的小楠非常愤怒,他在微信上质问卖家,但却发现早已被拉入了黑名单。不甘心的小楠在网上搜索卖家的信息,没想到还真的让他找到了线索——对方是四川一高校13级的宋某。他要求宋某将自己购买乔丹鞋的2000多元钱全部归还,但对方表示,交易已经完成,最多只能给小楠退回100元。
       此时证据不足的小楠,和对方来了个“迂回战术”。他一方面继续与宋某交涉,另一方面从网上找到了一些和他一样在宋某处买了假鞋的买家,将大家的证词整理在一起发给了宋某,并表示自己将向宋某的学校举报此事。
       果不其然,小楠这一招让宋某立刻就慌了神,对方不但同意退还小楠的购鞋款,还愿意将其他人的购鞋款全数返还。
      虽然拿回了自己的钱,但小楠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当时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其实我之前已经给他们学校的保卫处打过电话了,但对方表示这种网络交易的情况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之内,要我们自己解决。”
案件分析:
       防范诈骗,习惯很重要,平时最好将正规购物网站主页收藏,以防进入假主页;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熟悉的人所需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如其来的横财和好处欣喜若狂,要三思而后行,交易时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发来的链接,使用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等。
案例3、校园刷单兼职诈骗,六成受害者为女性。
       据新民晚报2017年09月21日报道,2017网络安全宣传周昨天举行电信日主题活动,“防范通信信息诈骗”公益行暨首届校园网络安全文化节启动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拉开帷幕。网络安全专家现场披露的校园刷单兼职诈骗数据显示:六成诈骗受害者为女性。
       “数据显示,校园里刷单兼职被骗的案件中,六成诈骗受害者是90后和00后,女性占比60%以上,25岁及以下被骗用户占比65%。”昨天,在为大学生们举行的现场讲座中,蚂蚁金服安全管理部总监祝志晓揭秘了网络兼职诈骗黑幕。
       对于刷单,大学生小林有着深刻的体会。“我收到了一个弹窗广告。广告中每天刷单10笔,月入5000的标语吸引了我。”小林说,他尝试性刷了一笔,立马获得了6%的佣金返。但当他刷第二次1000元时,对方再也联系不上,这才发现被骗。祝志晓解释说,一般骗子给你尝到甜头后,都会要求连刷6笔,并用卡单、系统故障等借口,要求不停转账,最终同学们被骗少则数千,多则过万。
“今年6月官方组织的一次抽测中发现,91款安卓平台APP存在717个高危漏洞。”活动现场,上海通信管理局互联网管理处处长戴斌用数据告诉现场的大学生,防范信息诈骗,“习惯很重要”,不主动扫描陌生二维码、不轻易使用陌生WiFi、下载APP时将与功能无关的权限关闭、不轻易授权微信QQ等账号登录网站,就能大大降低被骗风险。
案例分析:
       给网店刷信誉本身就是一种协助商家不诚信的活动,大家还是不要参与了。诈骗团伙利用非法软件,在一些大型网站上公然发布与普通招工信息几乎没有区别的虚假信息,部分大学生在网上找兼职时,由于社会阅历尚浅,容易被网络中“高薪、轻松”假兼职信息诱惑,加入为网店“刷钻”等兼职活动。往往在尝到一两次甜头后,兼职者的“刷钻”本金会被骗子以虚拟商品交易方式盗走,损失普遍在千元以上。“卡单”、“掉单”、“付费激活订单”等几乎都是欺诈专用术语,见到此类词语,基本可以断定对方是骗子。
       此外不论是找工作还是做兼职,如果需要自己先付钱的,则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注意核实信息的真伪。
4.2.2.4 关于银行卡诈骗的案例
       银行卡作为现代金融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作为一种记名无面值支付工具,因其具有功能齐全、轻盈易带、方便安全、低成本运行等优点,使其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它的推广和使用,对于减少现金的使用、改善流通环境、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银行卡给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往来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针对银行卡的犯罪也同时应运而生。
案例1、银行卡被“隔空盗刷”?你还用生日当密码?
        2017年6月22日,辽宁省公安厅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沈阳查控中心与大东公安分局历经五个月的连续奋战、悉心经营,成功打掉一个通过网络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利用手机银行实施网络盗窃的犯罪团伙,抓获5名团伙成员,查获涉及10余家银行的银行卡信息90余万条。
       2017年1月19日14时许,查控中心接到被害人高某某报警称:其本人的银行卡被人盗用资金5620元。据报案人介绍,自己的银行卡一直放在自己的钱包中,近期并未刷卡消费,也没有进行过取用现金行为。“为什么卡在我身上,却能被人盗刷呢?”被害人高某某非常不解。
       在报警之前,高某某查询了自己银行卡的明细,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间每天都有100元左右的现金支出,而这些支出,都是通过交话费的方式转走的。高某在报案的时候表示:自己的银行卡曾经关联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他怀疑是自己的手机中毒,以至于银行卡里的钱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被转走。
但是,高某随后找到手机的品牌客服,对手机进行检测,证实手机并没有中毒。
         接警后,查控中心通过调查发现,被盗用资金均被3个海南省儋州市的手机号码用于为其他手机号码进行充值。随后,查控中心通过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还在全国各地多家银行实施盗刷充值行为,盗刷总金额120余万元。鉴于案情重大,查控中心立即将此情况上报省公安厅,同时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调查工作。
        2017年6月,通过专案组坚持不懈地调查,荆维强等人基本确定了该团伙的组织结构,立即组织人员赶往海南省进行深度侦查。
         在海南省,荆维强核查被盗存款转款去向,发现犯罪嫌疑人通过联络充手机话费的微信、淘宝商户,以80—88元低价售卖100元话费的方式变现。
       经过十余天的蹲坑守候,涉案几名犯罪嫌疑人一直居住在海南某市的一家酒店,这些人一直保持着昼伏夜出的习惯。为确保该团伙一网打尽,荆维强与侦查员采取便装侦查的方式,两名刑警便装之后,住进了犯罪嫌疑人的隔壁房间,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洪某某(男,34岁,海南儋州人)、陈某某(男,34岁,海南儋州人)为首的网络犯罪团伙。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洪某某、陈某某等人供述了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公民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及密码信息后,联络淘宝商家,用掌握的被害人银行卡代其进行电话充值业务,实现盗取被害人银行存款的犯罪事实。经统计涉案金额达120余万元,被害人涉及全国18个省、市、区。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沈阳市公安局已将此案通过辽宁省公安厅上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案件核实工作。
案例揭秘:
       专案组负责人荆维强介绍,在此案中主要犯罪嫌疑人陈某某是另一主犯洪某某的表哥。在这个犯罪团伙中洪某某主要是“碰撞”陈某某拿给他的“料”。也就是用“碰撞”软件破译银行卡的取款密码、登录密码和电话银行密码。
       除了洪某某、陈某某兄弟俩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个是在电商平台上开网店的人员,他们经营的网店直接打出80元充100元话费。
       于是,有买家找这些人给自己的手机充值,一旦有这样的买卖,这些卖家就会找到盗刷银行卡的人,将手机号码报给此人。随后,此人会根据手机号码的归属地,选择已经被破译的银行卡,通过电话银行,给手机卡充值。
       在充值之后,买家就会付给电商平台卖家80元,在这个过程中,电商卖家会留下10元,中间人会留下10元,剩下的60元,就落入掌握被破译银行卡的这个人手中。
        整个过程中,以“碰撞者”开始,然后由电商卖家联系需要充值的买家,最终收到钱之后,各自分成,被害人银行卡里的钱,就这么被刷了出来。
案件分析:
       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先通过网上买来大量的个人信息,其中就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等等,这些在网络黑市上被称为“料”。犯罪分子得到“料”之后,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碰撞”软件在银行的网站上进行碰撞,如果被害人使用的银行卡密码过于简单,甚至使用自己的生日做密码,很可能只用几分钟就被犯罪分子“解密”。犯罪分子再通过网上银行对已经知道密码的银行卡进行盗刷,盗取被害人银行卡中的资金。
        因此,不要用生日作为银行卡密码和支付密码以及登录密码等;不要用身份证最后六位数作为银行卡密码。在发现银行卡金额出现异常的第一时间,要修改密码,打出明细,然后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案例2、一环套一环,广东某大学教师被骗49000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李老师因其好友(也是工程学院老师)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好友接到自称交警支队的电话通知:有3000元的返还款给他,并要他用银行卡接收,同时可向市财政局咨询并给了该局的咨询电话。好友当时 就打了市财政局的电话,财政局证实是有这么回事,并说返还款的时间快到期了,要马上去办理。而好友当时和李老师等人在外喝茶没带卡,因而问李老师带没带卡借用一下,刚好李老师有卡在身,就借给了他。但电话里问他的密码,他不知道,因此就要李老师自己在柜员机上操作。当操作完毕,李老师感觉不对,马上返还到柜员机上查看,卡上的49000多远存款已经被转走。
案件分析:
       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
案例3、拣到银行卡还有密码?新骗局来了
       小明在马路上拾到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银行卡并附带密码,小明把卡插入ATM机并输入密码,竟然发现有几十万元余额。可是,自动提款机会显示“不予承兑”,小明拨打了信上说的那个开户行电话,对方答复小明:“先生,查到这张卡有5000元滞纳金,您只要往该卡号转5000元,就可以自由存取了。”小明想:要交钱,不会是骗子吧?但是,钱是转到我手里这张卡的,肯定没有什么问题。这张卡现在还没法用,赶紧用支付宝转5000元吧。结果,再一查,仍然是“不予承兑”!小明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案件分析:
      骗子先办一张额度为30万的信用卡,但会先通过不予激活或先行注销等手段,达到“能查到额度却无法取现”的结果。用银行卡复制器复制出若干个伪卡,伪卡的磁条信息仍然是这张信用卡的,但是伪卡上面的账号则制作为骗子的私人账号。将伪卡和伪造的行贿信装入信封,四处散播,故意让人捡到。
       受害人捡到的这张卡,由于磁条信息是真实的信用卡,密码也是对的,所以插卡时会显示余额。而受骗者在取不出钱时,便会打信上所提到的开户行电话(实际上是骗子的电话)。骗子以此卡需要交纳滞纳金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到卡面账户激活。实际上,已经把钱打到骗子的私人账户上去了。所以说,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不义之财不可得,没有了贪心,骗子也就无计可施了。4.3 校园防诈骗建议
       学生们的财务安全,看起来似乎防不胜防,不过只要心中有法,行为有度,掌握三个基本“原则”,依然可以做到“任尔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
      一是不“贪利”,也就是不要想着占小便宜。我们从小就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了也不要去捡,因为本来就不是你的,不是你的,何必哄抢?何况你怎么知道那馅饼是否安全干净?所以,不管是多么大的诱惑,不管是什么中奖消息,不管是什么打折链接,自己不想占便宜,往往就是百毒不侵的。占小便宜肯定不能长久,反而可能会被利用,盘点一下被骗的各种案例,背后最多的一条教训,一定是因为贪图便宜。
       二是不“欲速”,也就是不要想着迅速发财。我们从小就知道“欲速则不达”,也知道不能指望“一口吃个胖子”。所以,不管是什么商务代理,不管是什么营销培训,不管是什么人生机会,你自己必须相信一切要靠实力慢慢来。很多大学生很孝顺,想为家庭分担压力,这没什么问题,但是你凭什么迅速发财?这个世界哪有唾手可得的财富?机会来得比彩票还容易,难道不需要斟酌下么?何况,大学本来就是在投资,投入时间投资未来,大学更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夯实基础,学好专业培养能力锻炼自己,如果总想赚钱养家,那真不应该来大学,直接去找份工作更容易看到收益。
     三是不“轻信”,也就是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注意,这里强调是不要“轻易”相信,不是不要相信。每个成功的人生里可能都离不开所谓的“贵人”,但是“贵人”不会那么容易天上蹦下来。如果突然有一天冒出来很多老乡的老乡、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冒出来很多莫名其妙对你很热情的人,多点留神,并不过分。不管是什么签字画押,不管是什么签名确认,不管是老乡还是同学,不管是舍友还是队友,不管是给别人帮忙还是你自己承诺,只要涉及签名、身份证以及银行卡,都要慎重,因为签了名往往就是契约,就是合同,都涉及个人的财务及其他方面的安全。对于某些突如其来的坏消息,也要冷静想一下,无论是你的银行卡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收到孩子住院或者被抓的消息,都要先问一句:是真的吗?能否花两分钟确认一下?能否找官方核实一下?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在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谬误,并不是教我们去做怀疑论者,也不是教我们生活在不信任的恐慌之中,更不是教我们整日惶惶。生活只是教我们做一个聪明的好人,不给坏人以作恶的机会,不给好人以受伤的可能,发现真善美,防住假恶丑,这才是美好生活和美好世界。
4.3.1 家长防诈骗篇
(一)助学金诈骗
        骗子自称“某某教育局”工作人员,称有一项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并告诉一个“省教育厅办公室”的电话XXX。骗子谎称这笔钱已经转入银行,让家长去银行通过ATM机进行转账,在转账过程中,辅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以证实真伪。同时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更要警惕骗子实施的诈骗。
(二)谎称孩子住院诈骗
       骗子们以学校教导处老师等身份打电话给学生的家长,谎称其子女刚到学校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住院,需急需汇医疗费,然后在家长慌乱的情况下,一步步引诱受害人到银行转账汇款,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警方提醒:相对于传统的电信诈骗,这种诈骗手段由于信息资料较全,更容易令家长上当。接到类似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或医院方面进行确认,不要轻易汇款,发现诈骗尽快报警。
4.3.2 学生防诈骗篇
(一)教育退费类
       诈骗骗子通过拨打电话,冒充教育、财政或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打着“发放扶贫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学校补助款”等幌子,以将助学金、教育费转至受害人银行卡为名,诱骗受害人到银行ATM机上按其指令操作,以此诈骗受害人银行卡内的资金。大学新生到异地入学,肯定要买一张当地手机卡。一些大学生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有的接到的电话内容类似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为理由,骗取银行卡号密码。
      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防范建议:接到这样的电话后马上挂断,或者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咨询后再作定夺,切勿听信他人的指示随意汇款。
(二)银行卡类诈骗
      骗子用手机群发“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信息,并声称若有疑问建议咨询所谓“银联中心”服务电话。当事人一旦与之联系,对方会设计连环电话,在取得当事人信任后,让其将银行卡内的钱汇入某账号,骗走钱财。防范建议:遇到此类情形,当事人要直接咨询银行对外公布的客服电话。
(三)网络游戏类
       该类诈骗常见的诈骗方式是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游戏币及装备的买卖,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的方式,待得到钱款后不予交易。
         防范建议:不要轻信超低价游戏商品信息。游戏虚拟物品的交易应用游戏官方网站的交易平台,交易前应仔细确认物品的信息和来源的可信度,避免上当受骗。
(四)QQ号类诈骗
         骗子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QQ号码使用人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以骗取其信任,从而诈骗钱财。
防范建议:QQ密码被盗后,要及时通知QQ网友。并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
(五)招工类诈骗
       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以招收校园代理或招工,给在校生提供勤工俭学或就业机会为由,采取先付款后发货或者收取就业押金、办理健康证、培训费等方式实施诈骗。部分同学想利用刚开学时,学业不太紧张的时候找份兼职工作,骗子针对这种情况,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传播虚假广告进行招聘兼职,骗取学生一定数额的押金、保证金等。
       防范建议:正规的中介公司是不会收取任何形式的中介费,如果有任何事前费用,请转头就走!大学生在寻找打工信息时,不要盲目,更不要轻信那些以骗钱为目的的黑中介。此外,在找工作以及打工期间,大学新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与雇主见面时最好请同学结伴前往,以免上当受骗。一旦遇到需要交“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的招聘信息,多半是骗局,应及时报警,同时向登记招聘信息的网站进行投诉。
(六)网店代刷信誉类
       该类诈骗第一种是以“为淘宝店主提供刷信誉及刷钻”为名,后以收取服务费、保证金等方式对淘宝店主实施诈骗;第二种是以提供为淘宝网店代刷信誉兼职,谎称受害人购买其钓鱼网站上的点卡,并给予好评以提升网店信誉,然后会退还本金并获取1%-5%的提成为由,从中诈骗受害人的购物款。
    防范建议:刷信誉属违规行为,网上宣称可以通过刷钻获得报酬的大都是骗子。
(七)票务诈骗
       录取了,通知书也收到了,该启程出发去学校报到,然而昨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小文(化名)订机票后收到诈骗短信,对方自称航空公司客服,以小文的航班被取消,在ATM机上办改签可获得补偿为由,诱导小文按照提示操作。结果,小文全年学杂费6100元被转走。
防范建议:ATM机不可办理改签业务,如遇陌生号码发送航班异常信息,要求转账汇款应登录官网或官方客服电话查询,谨防受骗。
     大学生刚走出家长的庇护,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容易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但诈骗手段防不胜防,大家必须做在前面,积极学习金融诈骗案例和分析,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