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学院简介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广东海洋大学设置的19个二级学院之一,其前身是2004年10月成立的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学院下设中文系和新闻与传播系两个教学实体,另有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和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粤西文化研究所两个研究机构,并负责广东海洋大学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日常工作。现开设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其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学校重点学科。
学院坚持以“德重格高、厚于学术、长于教育”为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讲师22人,助教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近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在读博士8人。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坚持“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坚持“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并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写作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单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工作,新闻和文化出版等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高级秘书等工作。本科学制四年。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双语双文化能力,能够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也就是,使学习者系统掌握汉语、英语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较全面的中外文学、文化知识,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具有在文化、宣传、管理、企事业等部门单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或翻译工作的能力。本科学制四年。
秘书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秘书学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较强的秘书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现代办公技能的高级秘书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涉海行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胜任组织、管理、公关、协调等各种秘书工作。本科学制四年。
编辑出版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较强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具有文化产品市场运作理念和能力,能在书报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编辑出版人才。本科修业期满为四年。
新闻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记者、编辑、广告、发行等业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修业期满为四年。
教研成果
学院自立院以来,教师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载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权威学术报纸者近20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所转载和摘编者近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6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项,广东省教育厅、湛江市、广东海洋大学及其他机构各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70余项,总经费逾300万元。教师学术成果获各级政府奖及学会奖20余人次。
学院践行“内心完善、厚于专业、长于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传统专业课程设置之外推行“6613”和“2613”实践教学方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运作期刊《南粤潮声》和报纸《文新瞭望》的编辑出版工作,其中《南粤潮声》是获得政府批准的广东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并曾获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院设置专门出版经费,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5部专著,收录本科学生的优秀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学院在校内设置18个实习单位,在广州、深圳、湛江、江门、海口、井冈山等省内外地区建有15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负责建设的广东海洋大学文科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获批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近年来,先后有一批优秀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专业和职业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获得金奖或一等奖。
特色活动
第二届汉字拼写大赛
第三届话剧专场
第八届中华知识竞赛
秘书大赛
我院何璟,苏虹漫、梁佳焰、聂启金在第六届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
2016年“国泰安杯”第四届广东省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我院参赛选手合影
2017年“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秘书专业知识技能大赛”,我院胡家豪、莫建英、陆雪盈、钟英、谭雅露、郭徐铭、徐馨慧、周芷琳等八人荣获“团体一等奖、二等奖”、“才艺表演团体一等奖”等十六个奖项
2
法政学院
学院简介
法政学院的前身是法学院和政治与行政学院。2001年6月文法学院法律系成立,2004年10月法学院成立。2005年4月在原社会科学系基础上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承担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专业两个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2016年学校调整学院设置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原法学院与原政治与行政学院合并为法政学院。法政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现有模拟法庭、速录技术实验室、证据技术实验室设施,成立了广东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法治税务共建基地、检察理论研究基地、海洋法研究中心、广东省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25个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海洋法”、“刑事法”、“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四个科研团队。
专业介绍
法政学院现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3个专业。
法学专业以国家要求的“卓越人才”为标准,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司法实务技能,熟悉我国法律和政策,了解外国法律和制度,具备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诠释能力和法律事务认知能力,能胜任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的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法律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具有一定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政策分析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的基本技能,毕业后能从事政治宣传教育、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调查与研究、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较强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社会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技能和现代社会分析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社会调查技术和社会统计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各类实际的社会问题,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社区服务与咨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法政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名。另外还聘请梁慧星、张保生、刘恒、符启林、王崇敏等16位全国著名的学者担任法学专业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教研成果
在2016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创新工作方法,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形成全院 “人人参与实践,个个服务社会”的良好局面,我院583名同学参与实践,占全校实践人数36%;共组建实践团队28支,占全校实践团队数的20%。“研行知”团队在“调研中国”项目中力挫群雄进入“全国十二强”。“研行知” “研外之意”和“ 新势力”等三支团队进入广东省“百强团队”。在全校社会实践工作考核中,我院以总分第一获评“先进单位”。
2016年学院重点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学业指导工作,成效显著。我院学生参加我校2015年“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获三等奖3 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独立或第一作者2篇,第二作者5篇);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3名学生获批赴韩国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在我校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中,学院被评为先进单位,4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获评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
2016年学院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批校级质量工程暨“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1项。2人获评学校第八届教学质量优秀奖。获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项;获批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项目5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获首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三等奖1项;获校级优秀教研教改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篇。1项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校内结题验收。
2016年全年,法政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45篇,出版版专著2部。其中1篇北大核心,2篇CSSCI三区,1篇CSSCI四区。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摘。全院纵向项目26项,经费总额98.7万,横向项目10项,211.06万。参加国内相关学术会议8次,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座谈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升我校社会影响力。全年老师获奖情况,首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三等奖1项,获湛江市2014—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海洋历史ABC》所属的《海洋社会ABC(1—10册)》丛书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
特色活动
普法义教——2017年在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进行普法义教
模拟公务员考试比赛——2016年第八届“华图杯”模拟公务员考试大赛
青马工程——法政学院第一届青马工程培训班结业晚会
“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国家宪法日”公开辩论赛
“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国粹知识”竞赛
暑期社会实践——“星星之火”队伍
优秀毕业生表彰大会
3
体育与休闲学院
学院介绍
体育与休闲学院是广东海洋大学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008年,设有社会体育系,公共体育系和群体竞赛管理中心。多年来,学院充分利用地处南海之端的区位优势,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方向,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培养适应体育社会化,商业化,产业化的发展的要求,具备滨海体育休闲指导与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培养滨海体育休闲、策划、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学院
专业介绍
目前学院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400人。
教研成果: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广东)水上救援队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培训基地”均在我学院挂牌,目前学院教学、科研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建立了广州长隆集团(水上乐园),湖光岩等校外实习基地,与中山市大飞扬游艇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一支规模、质量、结构良好的教学师资和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54人,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讲师2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教师队伍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百篇,承担国家,省社科基金以及教育部,教育厅,省市体育局等各级课题30项
特色活动
大学生帆船锦标赛
全国救生锦标赛
海大杯沙滩排球赛
4
外国语学院
学院介绍
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商务英语系、公共外语教学研究部、外国语言与教学研究所、语言教学实训中心等6个教学科研机构及学院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管理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管理人员5人,辅导员4人,实验人员5人,外教11人,外聘教师18人。近年来,学院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教师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均获得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半数以上专任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讲师61人,助教5人。学院现已形成了梯队较为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可以满足各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实施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按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外语高级人才。学院现设有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设有商务英语和翻译两个专业方向,日语专业设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方向。
学院教学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现有语音室、CAI教室、音频调频广播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拥有多个外语教学实训基地,能较好满足外语实践教学和学生技能培训的需要。
同声传译室
语言实验室
学院十周年全院教工合影
专业介绍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较系统的经贸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和第二外语的应用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教学、研究、导游、管理工作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英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分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两个培养方向。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视听、第二外语、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英语口译、英语笔译、文体与翻译、文学翻译、翻译理论与务实、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洽谈、外贸函电等。
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理解语言文学及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经贸知识及运用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工作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日语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口语、日语视听、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语口译、日语笔译、日本文化、日本文学、日语商务实务等课程。
就业实习基地挂牌
组织学生赴用人单位实习
教研成果
学院连续三届获得广东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师连续七年均获得学校授课比赛一等奖,2014年英语专业被评为广东海洋大学首批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应用型示范建设专业。“外国语言文学”获批第五轮校级重点学科。近几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省级、校级课题31项,其中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4部。全国英语、日语专四、专八一次性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20个左右百分点。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近八年我校共有829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其中特等奖16名,一等奖87名,获奖人数和级别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学院教师指导的学生还先后获得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暨广东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暨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大学英语写作大赛(决赛)一等奖,广东省大学生翻译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二等奖等。
外国语学院宋天娇教师在广东省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获奖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暨广东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一等奖
特色活动
自2003年以来,学院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届的广东海洋大学外语文化艺术节,始终围绕以加强外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营造外语文化氛围为特色,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要形式,为热爱外语、学习外语、提高外语实践能力的同学提供了广阔舞台,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目前,我们已经将外语文化艺术节打造成为包括英语演讲比赛、外文歌唱比赛、英语歌舞剧比赛、翻译技能大赛、外国文化知识竞赛、英日语配音大赛、英语技能综合应用大赛、英语辩论赛、英日语征文比赛等多项活动在内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具有导向鲜明、专业性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载体丰富、持续时间长、活动效果好等特点。
外语文化艺术节举办十四年来,共开展各场次比赛达140多场次,参与人数4万多人,近五年每届参与人数均超过5000人次,一批批外语爱好者和外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将课堂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充分展示个人风采,有效提升了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外语文化艺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在丰富外语第二课堂,营造浓厚外语学习氛围的同时有效推进了第一课堂的学习,实践了学生的外语应用技能。
英语演讲比赛
英语歌舞剧比赛
外文歌唱比赛
5
食品科技学院
学院介绍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源于广东省立高级水产技术学校加工科,创建于1950年,2003年成立湛江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005年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具有65年的发展历史。
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涵盖了“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与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是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广东省高等学校海洋食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和水产品深加工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厅级)。现有实验室面积达10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建有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
2014年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马兴瑞视察重点实验室
学院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主办和承办全国或省级学术会议,并先后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大学的相关学科建立了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0人,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博士学位人员27人;博士生导师5人,校内硕士生导师29人,校外硕士生导师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为学院的双聘院士。
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食品科技学院已经建设成为了一个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和科研平台良好,学科特色和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众多的特色学院。学院将继续大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将重点研究开发南海、广东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海洋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大机遇,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以及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新的成绩。
专业介绍
1、学科发展历史
专业建设
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 专业名称
| 专业类别
| 设置时间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广东省名牌专业
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
教育部食品类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建设
| 2007年
2005年
2011年
2014年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国家特色专业
(教育部食品类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建设
| 2010年
2014年
| 生物工程
| 新设专业
| 2016年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其二级学科“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是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学科: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点3个(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及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和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已与台湾,新西兰等地大学合作开展本科生交换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和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与技术、食品分析知识和能力、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机械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广东海洋大学重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其二级学科“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是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学科: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点3个(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及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和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已与台湾,新西兰等地大学合作开展本科生交换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和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化学、生物学、管理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食品领域的生产加工、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安全评价、科学研究和经营、可到相关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管理机构、检验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卫生学、食品毒理学、水产食品加工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综合检验等。
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水域环境监测、评估、保护与修复,以及生物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与管理的生物科学复合型人才,并为生物科学及其专业相关领域培养研究生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
教研成果
2010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他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7000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0多篇,申请专利60多项,获授权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出版专著7部。在海洋水产食品、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科研项目
近三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6项,科研经费2572万元。
2 学术论文
近三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82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80篇。
3 专著专利
出版专著7部,获国家授权专利30多项。
4 科技奖励
近年来,学院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9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6项,市厅级奖12项。
6 成果转化与应用
近年来,本学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项,创造经济效益4亿余元。
交流合作 Exchange & cooperation
近5年学院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5次,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100余人次,派遣出国出境学习深造20余人次,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100余人次。并与国内外多所院校、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虾加工团队到泰国农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章超桦教授带队到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访问交流
章超桦教授带队到俄罗斯国立研究型工艺大学访问交流
章超桦教授带队到波兰格但斯克大学交流访问
在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海尔岛校外海洋实习基地听取汇报
特色活动
食品科技学院每年都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如食品科技文化节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活动,包括食品科技文化节开幕式、食品创意大赛、水产品加工与创意大赛、烘焙大赛、非常“食”刻知识。
食品科技文化节开幕式
通过本次开幕式,打造食品科技学院品牌活动,达到宣传食品科技学院四个特色活动(食品创意大赛、水产品加工创意大赛、非常食刻、烘焙大赛)的目的,使全校学生对食品科技学院及食品文化、食品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韦老师为开幕式致词
嘉宾上台剪彩
观众排队参加游戏
食品创意大赛
本次食品创意大赛以煎炒焖炖“组”建筑 为主题,大赛围绕美食与建筑展开的,为加强思维的碰撞力度,促进学院之间的交流,本次活动参赛者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建筑、景点、梦想中的建筑与美食结合起来,加以创新。使作品展现出建筑的特点以及参赛者赋予其中的情感特色。此大赛以发挥海大学子的创造力为目的,通过在食材选择、食材搭配、颜色、造型等方面进行创造,使海大师生享受视觉、味觉盛宴。旨在丰富海大学子的生活,提高海大学子的动手能力、烹饪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增进海大学子的感情,加强思维的碰撞力度,促进学院之间的交流。
谢主兰副教授对选手作品进行评分
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谷香围屋客满堂》
优秀作品
活动结束后的合照
水产品加工与创意大赛
水产品加工与创意大赛以创新放飞梦想,实践点亮人生为主题。该大赛的意义在于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比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为我校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科技工程实践技能的“三型人才”,我院特举办水产食品加工与创意大赛,旨在给在校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的实践与创新平台。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动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
烘焙大赛
本次的烘焙大赛以三生三世,十里飘香为主题。通过举办烘焙大赛,让同学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美食的做法,了解烘焙的方法以及实现他们对烘焙的热情,增加大学生活的乐趣,同时,也让烘焙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在这次的烘焙大赛中,同学们可以通过甜点传递温暖和爱,丰富课余生活,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对烘焙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能够在比赛中收获一份愉悦和成就感。
获得第一名的作品
一等奖获得者与李秀娟副教授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后的合照
非常食刻知识竞赛
非常“食”刻知识竞赛以识食物者为俊杰,通味理者为英豪为主题。通过让同学们回答与食品专业知识有关的问题,使同学们增长自己的知识,并从中获得乐趣,不仅如此,大赛的许多专业知识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同学们在比赛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是此次大赛的意义所在。
6
水产学院
学院简介
水产学院是学校的第一批二级学院之一,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5年创办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97年,湛江水产学院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实行实质性合并成立湛江海洋大学,设立水产学院,2005年,学院随学校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学院现设水产养殖系、海洋生物系和海洋渔业与科学技术系,有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和水生动物医学4个本科专业;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和捕捞学4个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及1个农业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点;水产学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水产学”为第九轮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水产养殖”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水产养殖”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海洋科学(海洋生物)”为省级特色专业。《鱼类增养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包括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在内的18个省部(厅)级实验室(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20000m2,仪器总值8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315人,研究生123人。教职工102人,其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31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52人;69人具有博士学位,占专职教师人数的70%多。“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7人,校级培养对象12人。著名水产动物营养学家麦康森院士为“双聘院士”。
近5年来,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0;科研总经费1.84亿元。发表论文810余篇,其中SCI收录29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8项;获科学技术奖励31项,其中,“南方对虾高效养殖技术”、“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及“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分别获得广东省、海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学院同University of Stirling(UK)、University of Florida(USA)、Jams Cook University(AUS)、东京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国内外20多所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与中水远洋渔业责任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每年外派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出国工作。
学院秉承“广学明德 海纳厚为”的校训精神,立足广东、面向南海,围绕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优化师资队伍为抓手,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主轴,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为引擎,不断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专业介绍
类 型
| 名 称
|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 水产学(0908)
|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 水产学(0908)
|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 水产养殖(090801)
| 海洋生物(070703)
| 渔业资源(090803)
| 捕捞学(090802)
|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 农业硕士-渔业领域(095108)
| 本科专业
| 水产养殖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专业
| 生物科学
| 水生动物医学
| 教研成果
水产学科授权专利统计
序号
| 专著名称或发明专利名称
| 作者(*)
| 授权时间
| 专利授权号
| 备注
| 1
| 生产复合氨基酸的地衣芽孢杆菌菌株及养殖用氨基酸液肥制备方法
| 邱德全、邱明生
| 200802
| ZL200510033111.3
| 发明专利
| 2
| 一种负压式送核器
| 张春芳、刘永
| 200802
| ZL200720051485.2
| 实用新型专利
| 3
| 一种聚氯乙烯绳采苗器
| 刘永、张春芳、邓陈茂、余祥勇
| 200805
| ZL200720050647.0
| 实用新型专利
| 4
| 一种用于培育大珠母贝附壳珍珠所使用的吸盘珠核
| 张春芳、刘永、邓陈茂、焦宗垚、周作生
| 200812
| ZL200720179106.8
| 实用新型专利
| 5
| 一种在人工育苗过程中培育稚贝的方法
| 刘永;张春芳;邓陈茂;符韶;梁飞龙
| 200905
| ZL200710027664.7
| 发明专利
| 6
| 对虾育苗用水综合处理技术
| 胡贤德
| 200906
| ZL200710027322.5
| 发明专利
| 7
| 溶藻弧菌poly(A)化mRNA的cDNA文库构建方法
| 吴灶和、王蓓、简纪常、鲁义善
| 200907
| ZL200610124341.5
| 发明专利
| 8
| 引进亲虾高效保活精养技术
| 胡贤德
| 200910
| ZL200710027324.4
| 发明专利
| 9
| 新型鱼类孵化器
| 陈刚、张健东、施钢、汤保贵、周晖、黄建盛、潘传豪
| 201008
| ZL 200920238354.4
| 实用新型
| 10
| 利用磁性吸引力固定珠核养殖附壳珍珠的方法
| 张春芳、刘永、焦宗垚、邓陈茂宋文东、周作生
| 201008
| ZL200810026829.3
| 发明专利
| 11
| 珍珠贝可升降延绳抗风浪养殖方法
| 刘永、张春芳、邓陈茂、焦宗垚
| 201010
| ZL200810026098.2
| 发明专利
| 12
| 一种双壳类浮游幼虫集苗方法
| 张春芳、刘永、邓陈茂、梁飞龙、符韶
| 201010
| ZL200710027662.8
| 发明专利
| 13
| 海水鱼弧菌高效疫苗的制备
| 吴灶和、黄郁葱、简纪常、鲁义善
| 201011
| ZL200610124339.8
| 发明专利
| 14
| 珠母贝人工苗网箱中间培育方法
| 邓陈茂、黄海立、符韶、梁盛、劳赞
| 201012
| ZL200710026398.6
| 发明专利
| 15
| 一种管角螺养殖技术
| 罗杰、刘楚吾、黄翔鹄
| 201101
| ZL200910037009.9
| 发明专利
| 16
| 一种火山岩珍珠美容面膜及其制备工艺
| 童银洪、郭恩松、黄海立
| 201102
| ZL200610124269.6
| 发明专利
| 17
| 一种卵形鲳鲹用强肝剂
| 谭北平、周歧存、董晓慧
| 201103
| ZL 200810219365.8
| 发明专利
| 18
| 育苗、养殖海水使用前生态修复方法
| 叶宁、申玉春、叶富良、巫晓杰、郑恒、尤运光
| 201105
| ZL200910194322.3
| 发明专利
| 19
| 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
| 李长玲、罗杰、黄翔鹄
| 201105
| ZL200910040254.5
| 发明专利
| 20
| 一种石斑鱼用复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 谭北平、周歧存、杨奇慧
| 201105
| ZL 200810219367.7
| 发明专利
| 21
| 一种卵形鲳鲹用复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 谭北平、周歧存、迟淑艳
| 201105
| ZL 200810219369.6
| 发明专利
| 22
| 一种改善罗非鱼肉质的中草药添加剂
| 汤菊芬、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王蓓
| 201106
| ZL200910132065.0
| 发明专利
| 23
| 一种军曹鱼强肝剂
| 谭北平、周歧存、迟淑艳
| 201106
| ZL 200810219358.8
| 发明专利
| 24
| 一种军曹鱼复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 谭北平、周歧存、迟淑艳
| 201106
| ZL 200810219357.3
| 发明专利
| 25
| 对虾育苗池空气源热泵加热装置
| 曾冬琪、孙成波
| 201104
| ZL201020259934.4
| 实用新型
| 26
| 水产种苗场蓄水池复合热源热泵加热装置
| 曾冬琪、孙成波
| 201104
| ZL201020266995.3
| 实用新型
| 27
| 一种石莼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方法
| 严涛;谢恩义;刘姗姗
| 201106
| ZL 200910042348.6
| 发明专利
| 28
| 一种软壳蟹的培育方法
| 廖永岩
| 201107
| ZL201010179047.0
| 发明专利
| 29
| 室内培育重壳青蟹的方法
| 廖永岩
| 201109
| ZL201010179040.9
| 发明专利
| 30
| 浮筏培育软壳蟹的方法
| 廖永岩
| 201109
| ZL200910214348.X
| 发明专利
| 31
| 浮筏培育重壳青蟹的方法
| 廖永岩
| 201110
| ZL 2011111500156230
| 发明专利
| 32
| 一种处理水产地膜池塘气泡的方法
| 孙成波、李婷、杨小立、曹剑香、周振峰、庞强、蒋甲印
| 201201
| ZL 201010137357.6
| 发明专利
| 33
| 一种提高海水珍珠光泽的方法
| 童银洪、邓陈茂、杜晓东、黄海立
| 201201
| ZL 200910041119.2
| 发明专利
| 34
| 一种大珠母贝外套膜小片的制备方法
| 刘永、张春芳、焦宗垚、符韶、梁飞龙、邓陈茂
| 201201
| ZL 200910037779.3
| 发明专利
|
主要科研成果
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人
| 获奖名称
| 1
| 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
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杜晓东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 2
| 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
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 孙成波
|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 3
| 海水鱼免疫机理及其弧菌病的免疫
防治技术
| 吴灶和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 4
| 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
| 刘志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 5
| 红笛鲷弧菌病综合防控技术
| 简纪常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 6
| 对虾育苗水质处理和水质
调控技术的研究
| 胡贤德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 7
| 生态和营养对策控制对虾养殖
污染的研究与应用
| 申玉春
| 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
| 8
| 亚热带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抗寒
关键技术研究
| 陈 刚
|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编辑|书签 |
|